“华西医院的“5个月”预言未能阻挡肺癌患者的生存之路”
时间: 2025-03-05 04:04:02 | 作者: 企业年会
2019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,如同暴风雨般打破了王阿姨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八月,王阿姨与家人一同前往峨眉山游玩,却在旅途中突然开始咳嗽。起初,她和家人都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,但随后的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,将他们推向了绝望的深渊。经过CT和增强CT的详细检查,最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,通过气管镜检查,王阿姨被确诊为肺腺癌。
面对“癌症”这一沉重的字眼,王阿姨和家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之中。他们深知,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、与生命抗争的战斗。于是,他们当天就赶往了四川华西医院,希望能在这片医学的殿堂里找到一丝治疗的希望。
由于王阿姨患的是腺癌,医生为她制定了靶向药治疗的方案。经过基因检测,王阿姨开始服用“吉非替尼”,并在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。然而,命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眷顾她。一年后,在武警医院的复查中,她被发现出现了脑转移。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再次让全家陷入了绝望的境地。
随后,王阿姨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了长达20次的放疗。虽然放疗使肿块有所缩小,但她的身体健康情况却急剧下降,甚至无法正常进食。那段时间,王阿姨和家人都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助。
2022年7月,王阿姨的咳嗽再次加剧。介入治疗未能带来明显的效果,PET-CT检查显示她的右肺中叶外侧段出现了不规则肿块影,并有多处淋巴结转移。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,华西医院的内科教授直言不讳地告诉她:“不好治,生存期可能只有五六个月。”甚至还说:“今年都不一定过得了。”
然而,在绝望中,王阿姨和家人并没放弃希望。他们四处打听,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案。就在这时,王阿姨的丈夫本家哥哥(胃间质瘤患者)打来了电话,建议他们尝试中药治疗。这无疑是一个全新的选择,也是王阿姨一家在绝望中看到的最后一丝希望。
2022年10月26日,王阿姨的丈夫联系上了袁希福院长,开始接受中药治疗。服药后,王阿姨的放射性食管炎渐渐缓解,她终于能正常吃饭了。这让她和家人都看到了治疗的希望,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继续治疗的决心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阿姨一边坚持服用靶向药,一边配合中药治疗。跟着时间的推移,她的身体健康情况逐渐好转,精神情况也日益饱满。2024年3月和6月的复诊时,乐山市人民医院的主任对王阿姨的情况表示了极大的好奇和认可。他询问王阿姨为何能长时间服用奥希替尼而不耐药,家属告知是因为在服用中药配合治疗。主任对中药的效果表示了高度的认可,并叮嘱她要坚持吃下去。
如今,已逝去了两年的时间。王阿姨不仅身体健康情况良好,而且精神情况也相当的好。她和丈夫一起参加了“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”西安站的现场活动。在那里,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癌明星们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验,也听到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故事。
王阿姨的丈夫一再说:“多亏了袁院长,自己哥哥现在天天开着车到处去钓鱼。她们也好得很,PET-CT显示:肠部到子宫全都没问题。检查大夫都问怎么会恢复这么好?”每当提到这些,王阿姨和家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回首这段抗癌之路,王阿姨和家人都感慨万分。他们深知,是坚定的信念、家人的陪伴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让他们走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。如今,他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,也期待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。